《亲爱的》观后感

时间:2023-12-13 06:15:35
《亲爱的》观后感6篇

《亲爱的》观后感6篇

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,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?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。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亲爱的》观后感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亲爱的》观后感1

小小的小孩,今天有没有哭,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,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……这首曾惹得眼泪打转的歌曲,出现在了一步更感人的电影当中,叙述了一对离婚夫妻执着的寻子之路,让人深受感动。没错,那就是《亲爱的》。

黄渤饰演的田文军,和郝蕾饰演的鲁晓娟在离婚后,不幸弄丢了爱子鹏鹏。使两人的生活没有一天是好的,爸爸田文军吃不下睡不着,一看到有希望,就算明知道是骗子,也不顾一切,四处奔波,只为寻回鹏鹏。途中,田文军被迫跳进水里,紧握着他自己带的刀子,刀子割破了手,可是谁知痛的却是心呢?看到这,有一颗什么东西从我眼中滚出,滑了下来。是泪,是感动的泪,大家都觉得世上母爱最伟大,父爱只是渺小的,但是这里就可以证明,父爱也同是伟大的、也同是无私的、也同是忘我的。一路上,田文军被人说过他是疯子,也有很多人抱着要得到钱的目的去骗他,久了,田文军反倒觉得,有个人骗他,那竟也是一份希望。到最后,可怕的是,连骗子都已经放弃了骗他,可是田文军从未放弃,还摆了个摊子,牌子却挂上了寻子店,用20万来答谢,可能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,可能找个小猫小狗都会放弃的,但是寻子并不像找小猫小狗,那是艰辛的,小猫小狗久了,幸运的会自己回来,不幸运的就不见了,可是寻子,你不自己去找,他们不见的那天,可能就是你们此生的诀别。

后来,田文军与鲁晓娟加入了一个“万里寻子会”,那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般,把一些有共同伤痛的人们聚集在了一起,分享自己的故事,说出来,可能心里也就没那么难受了,他们还常常会互相拍手鼓励,让大家坚强起来,去面对困难。当他们知道在一个地方有一丝希望,就会立马出发,开开心心的去,因为他们会安慰自己,在那里,肯定会有自己的孩子在,只要他们这样想,就会很开心,他们一路上有说又有笑,抱着肯定会找到的希望,装成一帮旅游团,前去探索。可是后来,审问人贩子时,当每个人贩子口中说出每一个“不”时,他们都会很失望,那般感觉就像从天堂瞬间掉入了地狱般,那种疼痛,是来是心里,是对孩子的关心与思念。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,每天一起床还能和他们问声好,可是那些被拐的孩子,他们呢?有亲生父母却见不到,叫着别人当妈妈,不幸运的还得被人贩子虐待,去乞讨。我越来越体会的到什么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了。

最后,田文军和妻子鲁晓娟跟着“万里寻子会”的带领人韩总在乡下一个赵薇演的寡妇李红琴的家里找到了鹏鹏,看到头上的伤疤,确认了那就是鹏鹏,可爱的鹏鹏年少无知,李红琴正在忙着,他也在帮着喂鸡喂鸭,突然就被田文军抱走了,让鹏鹏感到很不安,也很不知所措,只是一心想回到养母李红琴的身边,一场残酷的夺子大战就这么开始了。李红琴不顾一切,只想着夺回她的吉刚,就一直怕,跌倒了就爬起,爬起了又再跌,一直不放弃的追着,如同当时田文军执着的寻子之路般坎坷,她就这么一直追着,任何一方失去孩子都会痛不欲生。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,最后李红琴没能追回她的吉刚,反而连他的人贩子老公捡来的女儿吉芳也都不给她抚养的权利了,自己也不知怎么被警察拘留。田文军的失了而复得,却意味着李红琴的得了而复失了。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对吧?李红琴出来后,为了见自己的养女吉芳,爬上了孤儿院3楼高的地方的窗户去,小吉芳的泪流满面与其一声“妈妈,”让我不禁的要哭出声了,吉芳不懂,在她眼里,李红琴就是她的妈妈,就是她要等的人。但是法律规定,吉芳却还是不能回到李红琴身边。不过李红琴刚刚失去了两个亲爱的,护士却告诉她,她怀孕了!李红琴就又得到了一个无比珍贵的、真真正正的——亲爱的。

一场电影下来,大家有哭,也有笑,你们说,这部电影能不好看吗?这么一个完美结局,让大家一开始的一块吊在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,但是大家还有的念着韩总的孩子小宝,都默默祈福能够找到。不光是他们,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已经离开了亲生父母的身边,还有父母在踏上执着的寻子之路。且行且珍惜,不要辜负了天底下最爱我们的人。有一句话说的好,没有了买卖,就没有了所谓的拐卖!

《亲爱的》观后感2

电影的主题是寻找丢失的孩子,这样的主题,无论如何都会让观众流泪。因为观众只有两类: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子女,从哪个角度都会迅速的融入剧情,这类题材几乎毫不费力就会赢得观众的“移情”。

影片由两个很分明的段落组成:失而不见——黄渤找孩子,见而不得——赵薇要孩子。 在第一段落里,陈可辛没有过多的编排情节,电影常用的巧合、转折几乎不见,用的是电影原型寻子的一些经历,这一段全靠黄渤和郝蕾的情绪和演技撑起来。难得的是,陈导刻意的淡化了几幕本来很有戏剧冲突和张力的情景,比如黄渤遇到骗子团伙抢钱那一段,只用了奔跑和跳河几个动作来串连,简洁明了。

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可辛用最简单的原始情节,不加工、不修饰来讲述故事。这尤其难得,把一个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寻找孩子的执著,直接传递给观众,最朴素的最简单的,最打动人。黄渤的几次流泪,让人印象极其深刻。 如果电影只用这一种方法,难免会让人厌倦。悲伤的情绪不可重复再三,如果这部电影只用这一个手法,那还不如去看倪萍主持的《等着我》,那里面任何一个寻子的故事,只用讲述,都会让你泪流满面。

所以有了第二个段落:赵薇饰演的人贩子的老婆,执意要回女儿(弃婴或者丈夫拐的)的故事。在这个章节里,陈可辛加了很多料。比如赵薇为求丈夫的工友作证,不惜牺牲肉体;比如佟大为饰演的律师,表面刻薄内心热情;还有就是影片最后开放式的结尾:一直以为不能生育的赵薇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,而此刻她正为要回原来的女儿在努力。身为一个农村寡妇,赵薇饰演的形象也是令人同情的,对于丈夫的行为毫不知情,一直守在闭塞的农村照养农忙和孩子的她看起来愚昧却也是受害者,她只是一个单纯想保护自己孩子的淳朴的女人,不该用人贩子的罪名对她加以拳打脚踢。相对于第一段黄渤寻子的多番遭遇,遇骗、加入寻亲团、学校门口摆摊,赵薇撑起的这一段相对来说要弱,严格来说情节只有一个:跟福利院打官司。所以这一段的点都集中在赵薇一个人身上:农村打扮、素颜、挨打,不惜形象的卖力演出等等。但是这一段开始赵薇却俨然开始进入这部电影的主角,不得不说,这算是赵薇出道以来最用力走心的一部电影。作为演员,有这样的一部电影,应当是很幸运的一件事。

顺便提一下,影片里出现的机构和制度,相对于个体的焦虑和情感,表现的过于冷漠和机械。无论是24小时以后报警(这是个典型的错误,按说影片不应该出现),还是具体承办案件的警察、办理户口的户籍警、福利院院长、不解电话的律师、法院法官,他们所刻画的形象始终如一:不解疾苦,跟制度一样刻板,甚至有些无情。这些人物的刻画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,自私 ……此处隐藏3551个字……不知道”孩子是拐来的,“养孩子不易”,还有什么“中国农村现象”,就要同情她?这是什么逻辑?我只听说过“无知者无畏”,没听说过“无知者无罪”的!拐孩子这种事情,无非金钱利益驱使,就算不能生育,也有很多方法正规的收养孩子!

孩子已经3岁多,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最起码知道自己爸妈是谁吧,被拐走后,至少肯定会闹的,这个没问题吧,李红琴就算相信丈夫说的,但至少从孩子嘴里肯定会知道李红琴的丈夫不是他亲生父亲,这个也没问题吧,所以李红琴肯定会知道孩子是拐来的,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,至于怎么让孩子听话的,那就靠时间了呗,3年怎么也听话了!所以在怎么赞扬母爱,请不要建立在最基本的道德法律准则上,大家在赞扬李红琴的母爱层面上时,是否可以想一想,这种建立在别人家庭痛苦基础上的母爱,值得同情么?换位思考,如果你孩子丢了,你会原谅么?

李红琴善良?她的这种善良会纵容拐卖者,以后拐卖者人人效仿,怎么办?试问,如果你钱包丢了,然后经过查找,发现它在一个女人的手上,然后你问她怎么钱包在她手里,她回答你说:我也不知道,这是我老公给我让我花的,你会感激她帮你花钱么?她说不知道,你信么?钱包尚且如此,试问活生生的孩子呢?

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一种“伪善良”,有些事情可以,拐卖孩子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就不可以,这是道德的底线!中国可能还有很多李红琴这样的人存在,只希望电影给那些人传达是一种声音,就是想领养孩子正规合法的地方,而不是来路不明的孩子,“无知”不能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,成为逃避法律的根源!但似乎导演只强调了母爱的伟大,但这种以牺牲别的家庭幸福而存在的“母爱”,可能没有人会赞同吧。

关于丢失孩子的父母,确实应该检讨自己的`过失,但这种过失是可以被谅解的,因为从主观上,没有家长希望把自己孩子弄丢的,虎毒不食子啊,希望他们看完片子多多留意自己的孩子,照看好他们,让他们快乐的成长!

对于李红琴这样的人,她们很可怜么?最多只能说她们很可悲,仅此而已,中国被拐卖的每一个儿童都会遇到一个这样的“母亲”,只希望这些“母亲”可以从良心角度出发,弄明白孩子的来历,还那些被拆解家庭的天伦之乐,这才是最重要的吧!而不是她们母性多么的“伟大”。

中国式的片子有些看看就好,票房到手了,别的就不管了,但请留存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底线,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,中国要强大,原则就是原则,底线就是底线,不能越线,犯罪的人为什么敢犯法,是因为他们还是不怕,在无知的人,我相信也会有人性的!但对于那些拐卖孩子的人,既然他们已经丧尽人性,何必还要同情,一律严办,不能让他们有任何侥幸的心理,只有这样才能使有这些想法的人害怕,怕了就不敢了(至少会有一丝顾虑),社会这种事情才会越来越少。(当然,还有根本就不怕的,那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)。 法律的意义首先不是在于怎么惩罚,而是在于怎么不让这些犯罪的事情发生,不是么?

还是那句话,有些事情可以原谅,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可以的!希望不再有拐卖孩子的痛,不再有失子女的泪!

只是个人一些观点,不喜勿喷,谢谢!

《亲爱的》观后感6

时光匆匆流逝,一条关于田鹏的线索浮出水面,促使田文军和妻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之中,在那里,他们看到了酷似田鹏的男孩,然而,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,而是一位名叫李红琴(赵薇饰)的村妇,这错位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?

《亲爱的》当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,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,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,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,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、理解到的。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,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,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。人来人往,我们迷惘,我们失去,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?

电影里,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,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,不言放弃,唯有把希望当饭吃,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,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。找到鹏鹏那天晚上,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,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,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,终于终于爆发,面容抽搐,声嘶力竭,没有吐出如何一个字,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,这几年,他活得有多累。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,在静默中,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,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,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,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,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,只有把鹏鹏带回来,他的家才在,他才能回家。

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。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,和田文军离婚,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。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,她终于发现,其实身份、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,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,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。这实际上,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,只是活得太匆忙,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,再看看现在的自己。失去鹏鹏,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;寻找鹏鹏,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,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。面对本能痛苦,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,只有重新建立内心,才可以去对抗、甚至超越这个痛苦。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,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,鲁晓娟回家了。

韩德忠,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。他在电影里,其实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,他失去太多,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,但到头来发现,寻找太累,最终还背叛了众人。电影里,他在回家这条路上似乎越走越远,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,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。

佟大为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。社会会磨掉人当初的锐气,使人同化成社会之人,要生存,就必须得那样。而在帮助李红琴的过程中,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,找到了回家之路。唯一让人遗憾的事,佟大为的很多场戏,都能看出《中国合伙人》里王阳的影子。

而绝大部分的冲突,根本没有冲突双方的换位思考,每个人都站在自私的立场上,干着最自以为是的事情。而越是自以为是的情况下,就越不会换位思考。而偏偏是最弱势的群体和真正体会了人生的辛酸的那么一小撮人,他们开始换位思考;佟大为从吊儿郎当的样子,竟然做出要为赵薇坚持要回孩子;佟大为家里的保姆也愿意多等两天等他找到新的工人替代她。黄渤会挡住大家群殴赵薇,会对她说我最多能做到不恨你,在赵薇说了吃桃会过敏后辛酸流泪。

陈可辛终于回到当年拍《甜蜜蜜》那个陈可辛,挖掘了这一批演员最精彩的表演。并且,构思巧妙的是,电影还用了很多符号和物品暗喻。电影里多次出现的满天的线路、红绳和口香糖暗喻羁绊,小黑猫暗示走失,泥鳅暗示挣扎,乌龟暗示时间长(坚持),鹅暗示饲养,小狗暗示无邪。连混杂使用的粤语、普通话、陕西话、安徽话、四川话也暗示着沟通(站在对方立场)和文化的坚守。深邃黑暗的胡同,医院的过道和福利院的铁窗,直接从视觉上造成了心里的压力和暗示。

人大多都会在感情上,在亲情上,坚持过,失望过,绝望过,痛苦过,失眠过,走不出来过。之前看评论,很多人说电影很收敛,其实编剧一点都不收敛。他是在表层的亲情上收敛,而在深层次的坚持和换位思考,这两个人性的问题上大放光彩。所以,每一次电影里勾起观众哭的地方,都是勾起你人性向善的回归,才如此让人潸然泪下而又心悦诚服。

《《亲爱的》观后感6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