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审题立意》教案

时间:2025-03-22 16:43:23
《审题立意》教案

《审题立意》教案

作为一名教职工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!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审题立意》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审题立意》教案1

标题解读

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,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,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,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。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,审题不准,立意就会出现“偏题”“跑题”,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。

课时安排2课时。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

1.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,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,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。

2.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,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。

  教学重点

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。

  教学难点

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,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。

  教学过程

一、新课导入

1.导语

得作文者得语文,得立意者得作文。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。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,而且要力求新颖。意高文自胜,你的立意好,自然能令阅卷老师心头为之一动。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?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——审题立意。

2.学习目标

(1)了解审题立意的基本含义,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。

(2)理解怎样进行审题,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;掌握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。

二、认识审题和立意

1.什么是审题?

审题就是审清题目,明确题目的要求。

2.什么是立意?

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,也就是确立主题。

三、深入分析

1.如何审题?

(1)方法一:审清“限制”,确定文章范围。

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,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,重点突出。

①比如《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》这个题目,限制条件是“回忆”。“回忆”一词表明,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,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,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、何事、何景、何物,都要符合“回忆”这个限制条件。

②比如《初中生活两三事》这个题目,“初中”表明,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的故事,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期的故事;“二三事”则表明,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,不要只记叙一件事,也不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。

③比如《美丽的误会》这个题目,“误会”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,可能引发纠纷,可能造成尴尬,而限制条件是“美丽”,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。

(2)方法二:审清“题眼”,确定写作重心。

审题时,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,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,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“题眼”,比如关键词、重点句、暗示语等。

①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
有一位老人,他喜欢坐在小镇外的林荫道边,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行者问他:“这个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?”

“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?”

“非常可爱,我在那里开心极了。他们和善、慷慨、乐于助人。”

“那太好了,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。”

过了一天,另外一位旅行者经过小镇,走到老人跟前问他:“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?”

“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?”

“那是个可怕的地方。他们自私、刻薄,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别人。”

“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。”老人冷冷地说。

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?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,写一篇作文。

读懂材料,抓关键句。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。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。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“那太好了,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”“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”。抓住老人变化的态度,品味老人话中的两个“也”字。

②《郊外踏青》。这个题目,重心要在“踏青”上,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染郊外的景象,表达游人的心情,也可以叙述踏青中发生的事,而与踏青内容无关的事应该少说或者不说。

2.如何立意?

(1)方法一:以小见大,化大为小炼主旨。

小处落笔,大处着眼,选用的都是小事物,记叙的都是小事情,描写的是细节,剖析的是细小现象,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,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,笔下处处是“小”,眼中时时是“大”。

①空气中传着粽香,传着米香。传递着古老味,婆婆味和浓浓的情。“哎!表姐,帮我叫个比萨,要芝士味的!”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,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,断的七零八落。“你这小子,有粽子呢!还吃那鬼东西。”外婆有点生气,我也有点不情愿,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也找不到先前的感觉。粽子包好了,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。爸妈仍在忙,我却陷入了沉思。万物于传递中绵延不已,而我们呼唤着我们的文化,在五月,渴求那文明传承。

家庭中的小细节——吃粽子,但从这件小事中表现了一个大主题——如何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。小事表现了大主题,以小见大。

(2)方法二:多维立意,纵向开掘求深刻

从多角度、多侧面、多空间思考,从而决定文章主旨。同一事物,同一材料,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、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,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。

①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
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,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;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,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;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,现在熟悉的'是手机电脑。现在和过去相比,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。

要求:①选准角度,自定立意;②自拟题目;③除诗歌外,题材不限;④文体特征鲜明。

【写作提示】信封信纸、笔墨纸砚、书香墨宝,代表的是传统文化;微博微信、鼠标键盘、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,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。

1.可以从“守住传统文化”的角度立意,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,是我们的立身之本,是我们的精神家园,不能丢。

2.可以从“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”的角度立意。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,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。因此,要注重发展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

3.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,既要注重传统文化,又要重视科技发展,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、矛盾对立的。

四、归纳总结

1.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。

2.注意把握重点,分析含义。

3.立意明确,思想健康。

4.变换角度,学会求新。

五、写作训练

以《翻过那座山》为题,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,不少 ……此处隐藏4867个字……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。

三、教学安排:一课时。

四、教学方法:问答法、讨论法、探究法。

五、教学过程:

(一)导入

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、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。

1.何谓"新材料作文"?

新材料作文(也叫后话题作文、题意作文、命意作文),指的是只给出材料,不规定话题,不限文体,要求"全面理解材料,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、一个角度构思""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"的作文,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,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,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。

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,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,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展示自己的才华。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。

2.那么,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?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、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。

(二)高考回顾:

1.上海高考作文题:钓鱼

根据以下材料,选取一个角度,自拟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(不要写成诗歌)。

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,钓到鱼,常常用尺子量一量,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。他们说:"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?"两千多年前,我国孟子曾说过"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"意思是,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,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。

2.湖北高考作文题:

阅读下面材料,按要求作文:

孙悟空的筋斗云,哪吒的风火轮,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,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。谁能想到,晚清幻想小说《新中国》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,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"从地球到月球",在今天会成为现实?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,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。幻想推动现实,幻想照亮生命,幻想是快乐的源泉…

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,选准角度,写一篇作文。

3.陕西高考作文题:成才环境

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,共给出三则材料,大意分别是:

1、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,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;把它放进大鱼池里,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;

2、狼之所以勇猛矫健,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;

3、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,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,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,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,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,教案《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(教案)》。

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,自主命题,撰写800字作文。

[转自铁血社区h以"高考上海卷作文"为例,如何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多角度立意。

(三)课堂训练:

(1)阅读下面文字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,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、一个角度构思作文。自主确定立意。

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。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,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,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,就来得很少;即使来了,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,不浇一点水。转眼几年过去了,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。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,第二天风停后,两人惊讶地发现,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,有的甚至连根拔起;而老人种的树,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,吹掉了一些树叶。年轻人很诧异,问起原因,老人道:"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,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。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,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。有这么深的根,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?"

阅读这则材料,思考:

(1)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?

(2)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?

(3)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?

(4)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,你确定了什么立意?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。

立意:

老人在子女的教育、人才的培养方面,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、长远的眼光。

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。

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.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
(四)课外研讨:

阅读下面一段材料,根据要求作文。

19岁的武汉考生周海洋在今年的高考中,以一首古体长诗《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》而获得满分,然而有趣的是,周海洋的总成绩并不高,语文110分,数学45分,英语80分,综合科目135分,总分370分,未达到分数线。

在听到三峡大学准备破格录取他的时候,周海洋却说:"三峡大学有破格录取的想法,我当然很高兴,但又感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太低了,如果单凭一篇作文破格录取,觉得对他人不公平,自己心里也不安。"而谈到自己的未来,他的理想是毕业之后当一名人民教师,以后可以到甘肃会宁教书,为西部贫困学生做贡献。

要求:针对以上材料,自选角度,自定立意,自选文体,自拟题目,写一篇作文。

《审题立意》教案4

训练目标:

1、明确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。

2、练习写作新闻消息,并能从审题立意上领悟作文的写作技巧。

教学重点与难点:

1、学生在写作能够注意新闻消息导语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。

2、引导学生在构架文章提纲的基础上写好新闻消息的主体部分。

主要教法及学法:理论指导、实践练习

第一教时

教学日期:

教学内容: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

教学过程:

一、教师宣布学习任务:1、学习作文的审题立意理论知识;2、进行新闻消息的写作训练。

二、理论方法指导:

审题就是要不得仔细考虑、分析作文题目的含义,反复推敲题目的要求,审查清楚题目的限定范围和要求,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、人称和主题思想,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。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:1、确定文体;2、确定中心;3、确定人称;4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题目结构;5、抓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;6、从题目本身的含义或寓意来领会题意。

立意就是确立的文章内容要具体,有真实感,并从中提炼出富有积极意义的中心思想。它是综合运用观察力、想象力、认识理解力的思维过程,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想深度,是鉴别文章优劣的重要条件。一要注意选材,二要注意写提纲。

三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文中的审题和立意,之后通过个别提问加以巩固。

四、练习运用:

1、话题“合作”;2、我有这样一个好(妈妈、老师、叔叔、同学、邻居等);3、一段有意义的生活;4、我比以前懂事了;5、路。

五、作文布置:

初二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,开学伊始,你肯定看到了许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,有思考,也有感悟,请以新闻的形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。

第二教时

教学日期:

教学内容:学生作文训练

教学过程:略

教学后记:

《《审题立意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